续航满足市内代步就可以了吗?电动汽车未来还能继续增加续航
其实客观而言,目前的续航能力基本能满足大多数城市代步车的需求。120公里相当于你在北京绕了一圈二环,又绕了一圈三环的路程。但更让人头疼的还是充电时间。传统车加油5分钟,电动车充电8小时。即使是半小时的快充,你能想象自己是不是在加电站里等半小时为你的车充电的情景呢?
而且国家电网对于建充电站的方案不是很支持,一是不好管理,二是这一产业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国家电网目前更提倡“换点模式”,相比充电,换电池更节约时间。并在杭州等城市做了试点,但三四年间进展缓慢。主要是汽车厂商也不愿意将产品的核心部件外包,而且如果不做电池,可能就拿不到国家的补贴。
充电桩难统一
北京市2月26日宣布,今年将首次大规模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今年内将完成1000个公用快充桩布局建设,覆盖中心城区和近郊。同时,多个汽车企业也发布消息自建快充充电桩,比如比亚迪表示将在5家主力经销商建5个快充充电桩,快充状态下15分钟可充满8成,一个半小时可以给E6充满电。但即使如此充电时间还是远超过加油时间,这样势必带来一问题就是充电排队等待。
但即使你找到了充电桩,你也可能仍无法充电。我们从去年的新能源车论坛上的发现,各家车企的充电接口不一,而充电桩大都只提供单一接口的充电线,因此会出现充电桩的充电线与你的车充电口不匹配的尴尬场面。
例如就没有与国家电网合作,因为充电的制式与国内不一样,国家电网担心设充电站会给电网系统带来不稳定因素。而这样的结果特斯拉的车主只能在特斯拉的充电桩充电,无法通用。同时,特斯拉对于自建充电桩的问题,是让车主自行与小区物业协商,既不陪同,也没有统一指导。而车主若要修改电路加大电池电流,还需要得到消防部门的审批,这些难题都是阻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
相比较,北汽、比亚迪等国产电动车的服务就相对人性化得多了。北汽会派出4S店工作人员上门,勘察地形并协调物业,然后由专业电力工作人员完成安装免费为车主安装电桩。但过程并不一定顺利,安装人员表示沟通是最大问题,“去年我们也给一些电动车用户装过私人充电桩,几乎都是跑断腿磨破嘴,有的是车位协调不下来,有的是物业死活不同意,最快也得将近一个月。”而且技术上因为涉及走线,有时甚至要凿开住宅楼的外墙操作,给安装带来很大难度。
消费者不买账喊得再响也白搭
首先是价格问题。这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实在的问题。近年来由于新品层出不穷,传统燃油汽车的价格因竞争原因一降再降。而作为新开发产品新能源汽车因为销量低,单车成本较高,即使加上政府给予的补贴,依然要高于传统汽车的购入价格。同样配置的Smart电动车比燃油车的价格贵了一倍,售价为36.98万元的E6,减去补贴售价也在25万元,这样的价格差不多可以买一辆奥迪A4。 现在的电动车价格不降一半以上,我想是不会有多少百姓过问的,N年摇不到号且想开车想疯了的人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