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气候太小成不了主流?业内观点分分钟打脸
混合动力车是过渡阶段理想选择
“就我国而言,我并不反对发展纯电动汽车,但就目前来看,最现实的、节能又有利于减排、经济性基本过关的当属混合动力汽车。”曹湘洪对记者说,油电混合技术的节油效果很明显,达30%~40%,“而且在城市经常堵车的情况下,混合动力车能在怠速的情况下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对减轻污染很有帮助。”
从市场份额上看,混合动力汽车已经为市场所认可。钟发平介绍说,截至2013年底,全球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保有量为856万台,而纯电动汽车的保有量仅25万台。
“数据是一面镜子,混合动力汽车是大势所趋。”钟发平说。
“混合动力车既不要充电桩,又降低油耗,对消费者是好事,对国家也是好事。”曹湘洪说,“我从技术的角度认为应该支持混合动力车的发展。”
石油化工专家出身的曹湘洪,在工作中没少跟汽车行业专家打交道。他告诉记者,汽车行业一些专家也认为,目前阶段就应该是发展混合动力车。待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逐步成熟起来,将来向电动汽车过渡。
“这还不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说的是油电混合的混合动力车:汽车在减速和怠速的情况下把多余的动力转化成电池电能,做到节能减排,符合我们的国情。”曹湘洪说。
目前,我国纯电动汽车仅1万余辆,远远没达到批量生产和使用的规模,而且也没有比混合动力汽车更好的替代者,故而在电动汽车批量化生产之前,要解决眼前的能源问题和环保问题,就应当大量推广混合动力汽车。
业界普遍认为,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是长远的战略目标,过渡期间最理想的选择就是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混合的程度可以有多种,达到节油的效果也不同。混合动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是最成熟的也是最现实的节能技术,接下来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而电动汽车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大规模应用。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会有多种动力技术并行存在,消费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各取所需。
董扬表示,混合动力汽车应是现阶段产业化推广的重点。一方面,当前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较为成熟,电池成本增加相对较少且节能效果明显,可以在成本提高10%左右的前提下节油30%左右;另一方面,它基本不改变驾驶方式,产业化条件要求相对较低,不需要另建基础设施。另外,通过混合动力技术的不断应用,可以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系统及零部件工程化技术,为纯电动汽车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