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电动汽车并不只是电池那么简单,造车理念也需跟上!
4月9日,在上海举行的“技术赶超——新技术展望”论坛,iHS大中华区动力系统预测副总监Peter Huang(黄方庆)就电池以及混合动力技术做了发言。
混合动力方案更现实我说一下传统的Hybrid和EV。首先在整个中国未来的油耗法规里面怎样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呢?短期我们可以依赖传统的技术,包括变速箱技术、发动机技术的更新,长期不可否认大家会依赖电动车、依赖燃料电池车,这是远期的,近期怎么办?这个阶段既要满足它的油耗法规又要解决它的技术问题还要考虑成本,难道我们用三轮车吗?
我们提出一个4A观点。第一,它需要成本可接受;第二,它的技术要可实现;第三,它的油耗要能够满足法规需求;第四,它的排放是达标的。
可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技术呢?我们认为混合动力技术可能更加有机会。它有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它的技术通过这么多年的使用已经相对成熟,第三阶段法规和国五法规对它来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里列出了未来对于不同技术的发展趋势,其中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技术将成为一个市场的主流。这个技术叫做Globalization,国际化当中的本土化,产品适应中国。
无论是CNG的内燃机车还是使用混合生物燃料,还是传统的发动机变速箱技术都能够逐渐通过国际技术在中国导入限制在中国的应用。我们说的新能源电动车移动技术,包括它的传统混合动力技术和Plug-In混合动力技术,这个我们认为是在未来十年之内会导入,而这是更多的年份需要导入的。还有车辆减重技术,它既和传统的技术相联系,也和未来的轻能源汽车、电动车相联系。
赢在理念
接下来我们来看电动车,这个题目是叫电动车,不仅仅是电池。我们在中国有个概念,把电池做好了,就像比亚迪电池很强,中国电机工业也不错,把它加起来是不是就是一辆电动车?我经常和同事开玩笑,我买车买的不是一块移动的电池,而是和电路相关的空调系统、线速和底盘等等。
举个例子,你使用的电动机不用传统内燃机,传统的空调就不能使用,因为传统的空调是曲轴传动进行压缩的,那么你就需要电动空调使用。一辆自燃的电动车,它的内饰件没有做防火处理,高压电引燃了内饰件进行燃烧。原来我们的线速都是12伏的,接下来是48伏线速,虽然电机使用会成为必然的趋势。还有底盘系统,你把200公斤的电池压在底盘上驾驶舒适性怎么处理?
这是为什么非常成功,因为他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国内的很多车并不十分成功,因为只是把加在电机装在传统的内燃机车上就卖出来了。这是这两辆车的最大区别,我并不认为他们的电池和电机有什么本质区别,而是在造车理念上的不同。
一百年前最早的一个选择就是,然后有人开始使用汽油机,当时就有人说汽油易燃易爆,装在车上如同一个定时炸弹,所以我们发明了很好的油箱和燃油控制系统,这些问题解决了。电动车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我们没有对它的相关性技术以及电池和电机相关技术做一个非常深入的研究,把这些存在的问题都解决了,电动车的将来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