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卷入价格战?电池市场呈狼多肉少局面
面对僧多肉少的惨淡市场,不少企业只得通过“流血”降价的方式争抢订单,而像迈科这样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也被迫卷入价格战的无序竞争中。“价格战在业内已经越来越来盛行,不客气地说,我们每一天都会遇到。”张新河无奈地介绍。
一位企业负责人介绍说,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该企业出厂的动力电池价格应该会维持在3块多每瓦时,而现在企业接到的动力电池订单,价格最好的每瓦时才两块多,这样只能勉强保本。“多数情况下还要低于这个价格,每个订单要亏10%左右。”上述企业负责人说,这明显是赔本赚吆喝。
下游价格战盛行,上游供应商也不得不吞食价格战的恶果。作为锂电池材料供应商,杉杉也受到了价格战的拖累。宋飞在谈起行业价格战竞争时,更是轻描淡写地表示,“这是行业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宋飞介绍说,由于原材料的降价和低门槛导致的大量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动力锂电池电解液的价格去年下跌了35%,目前来看今年还会持续下跌,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有的企业还采取延长回款周期的策略,一些企业应收账款占比甚至高达60%。在已公布2013年年报的锂电池上市公司中,多数企业应收账款出现大幅增加,有的企业应收账款较2012年底增幅超八成。
一位专家分析称,应收账款占比过高,不仅加大企业营运资金的占用,不利于经营效率的提高,而且也给企业埋下了资金链断裂的隐忧。
动力电池企业回款周期延长,三角债也延伸到上游的锂电材料企业,按照业内人士的介绍,锂电材料企业的回款周期也比去年平均延长一个月,账期60—90天是普遍现象。
在面对动力电池客户时,杉杉也不得不面对回款周期过长的尴尬局面。按照宋飞的说法,现在,杉杉的回款周期也要数月之久,“这在行业内还算较好的,正常情况下应该在一个月之内。”
这段时间,宋飞和他的业内同行都在议论江浙地区一家大型锂电材料企业轰然倒塌,这家曾经的行业龙头企业,因为三角债的缠身,最终致使资金链断裂而倒闭。
除此之外,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也成为锂电池行业的“特色”。张新河对此也深有感触,“几乎每个订单都会遇到地方保护主义,如果你想要拿下其他地区的订单,是非常难的,他们肯定会优先考虑本地区的电池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