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迫在眉睫?我国的电池行业任重道远
由相同到不同
如果镜头能够倒叙,应该首先会给到清华大学,在这里,离政府最近的电动车声音——电动汽车百人会成立。随后,是上海市政府送予Tesla的3000张车牌,而此前,江淮、比亚迪得到了直接上牌的补贴。更早前的镜头,应该是素来被质疑“保守”的北京,在新一轮新能源花名册上,将苦苦徘徊的比亚迪e6写了进去。
因为石油、环境压力,中国市场的新能源缺口正在扩大,市场对于电动车、混动车的需求也有了明显上升。无论是比亚迪、Tesla还是即将到来的宝马i计划,都在舆论与产品渗透之下获得了更高的关注。然而,电动车市场的推广,仍然在以城市为单位爬着格子。无论是比亚迪还是Tesla,都在寻求解决难题的方法。
在Tesla北京车主交车仪式上,Super Charger也亮相了。转天上海交车,Tesla公布了其Super Charger的诸多细节,包括其光伏、风电模式,以及“离网”选择。而比亚迪秦自上市以来,虽然只需要日常220V电压充电,但基础充电设施不完善仍然阻挠着产品推广。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在北京车展上也表示,一旦国网、南网没有动作,而充电设备确实影响了新能源推广,那么比亚迪会主动承担这部分设备的建设。
北京车展之后,国家电网传出消息,2015年将修建完成京沪、京港澳、青银高速全程路段的智能充电服务区,单侧每38公里一个,以解决电动车长途行驶的困扰。国家电网的动作似乎也在预示其将承担国内高速路段、跨省行驶的电动车充电基础设备,对于电动车企业来讲,下一步,或许只需要考虑城间、市内的充电设备解决方案即可。而这一部分,随着电动车租赁业务的拓展,或许也能产生新的合作模式。
随着电池技术的积累,电动车在安全与性能方面应该不会出现滑坡,那么,如何在逐渐趋同的市场环境下,做出差异化之路,也就是同而不同的难题了。因为电池成本,目前电动车大多以租赁为主,租赁模式,除了破除充电难题,更是服务的比拼。而为了降低成本,目前推广的消费型量产车型,仍然以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为主,这一市场,随着今年几家车企宣布加入,未来的竞争热度也会上升。对于产品线广泛的比亚迪来讲,这一市场,也正是其“542”战略产品的核心位置。
中国是能源紧缺大国,也是新能源进入最具潜力的国家之一。因为技术有别,新能源汽车各自为营,在相同的迷茫里划分不同的产品界限,又因为市场趋同,逐渐回到相似的环境,找寻出口。其实出口已在,只等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