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废旧动力电池有何意义?如何回收废旧动力电池?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6-29 12:16
点击量:次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不断扩大,随着早期应用的新能源整车寿命周期的临近,目前初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了报废期,即将进入大量报废阶段。而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至2020年动力蓄电池累计退役量达20万吨(约25GWh);至2025年,累计退役量约为78万吨(约116GWh),估测其中55万吨可梯次利用,占总退役量70%。
“合理地对废动力电池进行回收,不仅可以解决其可能造成的安全风险和环境风险,也是对资源的循环利用。”近日,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曹国庆这样说道。曹国庆表示,回收电池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废动力电池安全、环境风险以及资源化循环利用等问题,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参考德国、日本、美国、巴西废铅蓄电池回收模式,主要内容是生产者责任延伸,以旧换新,逆向物流。
废旧电池回收要求严格行业发展逐步规范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1~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达304.6万辆,累计销售量达299.5万辆,累计配套动力蓄电池超过140GWh。
我国力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工作,接连出台了《管理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等管理政策,明确回收动力蓄电池应由车企负责,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的原则开展动力蓄电池的综合利用。
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是根据电池种类及特点不同决定的。郑继虎告诉记者,我国新能源汽车前期装配的电池多数为磷酸铁锂电池,其次为三元电池;目前市场退役电池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而磷酸铁锂电池由于所含贵金属元素较少,因此再生利用价值不高,但由于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适合于梯次利用;三元电池含有镍、钴等我国稀缺金属,再生利用价值较高。
目前,从行业发展来看,再生利用企业发展较快,以格林美、邦普、华友钴业、广东光华、赣州豪鹏等为代表的一批典型企业,已具备了相对成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技术,形成了批量化再生处置能力;梯次利用作为新兴事物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中国铁塔公司在通信基站备能领域开展了规模化实践应用,国家电网、比亚迪等部分企业在储能等领域开展了一些试验性项目,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退役动力蓄电池快速分选重组、性能评价、残值评估等梯次利用技术在行业内储备不足,而且由于目前退役动力蓄电池数量有限,梯次利用的规模效益优势还不明显,有待进一步提升。
“合理地对废动力电池进行回收,不仅可以解决其可能造成的安全风险和环境风险,也是对资源的循环利用。”近日,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曹国庆这样说道。曹国庆表示,回收电池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废动力电池安全、环境风险以及资源化循环利用等问题,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参考德国、日本、美国、巴西废铅蓄电池回收模式,主要内容是生产者责任延伸,以旧换新,逆向物流。
废旧电池回收要求严格行业发展逐步规范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1~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达304.6万辆,累计销售量达299.5万辆,累计配套动力蓄电池超过140GWh。
我国力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工作,接连出台了《管理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等管理政策,明确回收动力蓄电池应由车企负责,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的原则开展动力蓄电池的综合利用。
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是根据电池种类及特点不同决定的。郑继虎告诉记者,我国新能源汽车前期装配的电池多数为磷酸铁锂电池,其次为三元电池;目前市场退役电池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而磷酸铁锂电池由于所含贵金属元素较少,因此再生利用价值不高,但由于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适合于梯次利用;三元电池含有镍、钴等我国稀缺金属,再生利用价值较高。
目前,从行业发展来看,再生利用企业发展较快,以格林美、邦普、华友钴业、广东光华、赣州豪鹏等为代表的一批典型企业,已具备了相对成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技术,形成了批量化再生处置能力;梯次利用作为新兴事物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中国铁塔公司在通信基站备能领域开展了规模化实践应用,国家电网、比亚迪等部分企业在储能等领域开展了一些试验性项目,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退役动力蓄电池快速分选重组、性能评价、残值评估等梯次利用技术在行业内储备不足,而且由于目前退役动力蓄电池数量有限,梯次利用的规模效益优势还不明显,有待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