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博客

电池龙头企业凸显的问题背后存在的困境是是什么?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21 22:06    点击量:
最早一批新能源汽车的电动电池淘汰期即将来临。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测算,2018~2020年,全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将达12万~20万吨,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35万吨。规模庞大的动力电池市场将催生电池回收行业的机遇。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动力电池淘汰期来临之际,众多上市公司已对这块“大蛋糕”提早布局。就产业布局及行业发展的阻力等问题,记者采访了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林美”)方面,其表示由于正在年报披露期,不方便接受采访。

但有接近格林美的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车火爆,所以电池回收企业也会较关注锂电池的回收。但是现在淘汰的电池还未成规模,大部分企业还未完全建立电池回收的网络体系,处理电池工艺不成熟,所以整个行业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处于摸索阶段。

江苏万顺集团董事长周善红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完善这一行业,需首先构建规模化、高效化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体系。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敬忠向记者表示,第一批报废的电池由于量不是特别大,且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回收成本较高。而这两年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大规模量产,并且还在持续攀升,所以预计再过两三年将会迎来报废潮,同时也将会迎来盈利。而这些上市企业频频动作是为了今后开拓市场做准备。

各大上市公司角逐市场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是从2014年前后开始量产,而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是5~8年。这意味着,根据新能源车的销售和使用时间推算,市面上最早的一批电动汽车电池已经处于淘汰临界点。

此前,工信部发布第一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当中包括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华科技”)、格林美、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邦普”)、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赣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赣州豪鹏”)等5家企业。

日前,这些第三方回收企业与车企以及电池厂商合作步伐加快。典型的“联姻”有湖南邦普与宝马、格林美与比亚迪以及北汽鹏龙、赣州豪鹏与北汽新能源等,光华科技更是与广西华奥、南京金龙、奇瑞万达、五洲龙汽车等多家车企牵手,进行了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等领域的战略合作。

有专业人士认为,电池回收企业与车企、电池厂商战略合作主要在于绑定渠道方,抢占回收入口,跻身龙头地位。车企的优势在于拥有密集的4S店网点,具备比较完整的回收网络。但大型电池厂手上的电池可能更多。一来动力电池良品率仅为90%~92%左右,生产过程产生许多废电池;二来质保期内退回一些电池。消费者或运营企业退还给车企的电池,通常会转回给电池厂进行维修或退换。

根据光华科技官网介绍,光华科技现已形成以“高性能电子化学品”“高品质化学试剂”“新能源材料”为主导的,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专用化学品产业体系,在广州建立营销中心,在上海、苏州、宁波、昆山、厦门、天津、武汉、成都等地设立了办事处,通过多年的积累,全国销售网点达200多个,遍布20多个省市,并由此辐射海外市场。

光华科技2018年业绩快报显示,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相比较报告期初增长55.85%,主要是公司因发展需要,投资及经营所需资金需求增加,融资规模增长,货币资金、存货及长期资产相应增长。营业总收入为15.2亿元,同比增长17.01%。

而格林美也加快了步伐,建成覆盖广东、湖北等十省市的16个循环产业园。其主营业务延展至废旧电池、报废电子电器、报废汽车等“城市矿产”的循环利用与循环再造产品的研究与生产。

相关资料显示,为支撑扩张,格林美频频募资,9年来实施了4次定增,共计募资70.49亿元。上市9年间,净利润增长了11.39倍,总资产增长了50.7倍,公司总股本也增长了43倍。而在其近日公布的2018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38.8亿元,同比增长29.06%。

上述电池龙头企业凸显的问题背后折射的整个行业目前存在的困境是:技术尚未突破、回收效率偏低,规模效应不足、缺乏经济性,政策还未明确、安全和环境隐患等一系列问题。

根据业内标准,当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时,动力电池就不适用于电动汽车,需要进行梯次利用。根据锂电池容量来区分,100%~80%段满足汽车动力使用,80%~20%段满足梯次利用,20%容量以下进行报废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