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主流正极材料是哪个?锂电池会是未来电池的主要发展方向吗?
(一)锂电池是未来电池的主要发展方向
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等优势,是未来电池的主要发展方向。通常所说的锂电池是指以碳素等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大,平均输出电压高,自放电小,没有记忆效应。工作温度范围宽为-20℃-60℃。循环性能优越、可快速充放电、充电效率高达100%,而且输出功率大。使用寿命长。不含有毒有害物质,被称为绿色电池。
(二)三元材料已经成为锂电池主流正极材料
三元系快速崛起,已成锂电池主流正极材料。2012年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约为77,265吨,其中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NCM)和镍钴铝酸锂(NCA)合计38,680吨,超过其余正极材料出货量加总。2010年及之前用量最大的是钴酸锂材料,钴酸锂是发展最早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用于制造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及其它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钴资源日益匮乏,价格昂贵,且钴酸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锰酸锂虽然其安全性高且锰资源丰富,但是低比容量以及在电解质中缓慢溶解的特性使其应用受限,未来的发展主要在于如何提高其能量密度与电解质相容性。镍钴锰酸锂以相对廉价的镍和锰取代了钴酸锂中三分之二以上的钴,具有成本优势,并且在电化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方面和钴酸锂非常接近,使得镍钴锰酸锂材料成为新的电池材料而逐渐取代钴酸锂,在锂电池正极市场中占比最大。镍钴铝酸锂(NCA)比镍钴锰酸锂(NCM)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但高温稳定性能较差,容易引起电池安全问题,因而对于制造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NCM由于电极密度较低,适合用在低容量电池单元中。
动力锂电池普遍使用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锂电池的电压平台指锂电池在实际正常放电过程中所产生的稳定电压值,三元材料与其他正极材料相比没有较大区别。国内近些年普遍使用磷酸铁锂作为动力锂离子电池材料,具有安全、环保、长循环寿命的优点,但是电池一致性较差的问题,比较难以解决,此外其低温特性差,放电电压低,在动力电源应用上遇到瓶颈。而三元材料则在比容量、低温稳定性及一致性方面具有优势。然而其高温性能差,导致安全性问题突出,随着技术进步,该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同时其生产技术门槛也随之提高。
(三)每1KWh容量锂电池所需碳酸锂不超过1kg
每1KWh容量锂电池所需碳酸锂不超过1kg,不同正极材料所需的碳酸锂有细微区别。正极材料都是以碳酸锂为原料制成。如钴酸锂是由电池级碳酸锂和四氧化三钴合成。磷酸铁锂是由草酸亚铁和碳酸锂、磷酸氢二氨按一定比例合成。而锰酸锂由碳酸锂和二氧化锰合成。
镍钴锰酸锂(NCM)是由锰化合物、镍化合物及钴酸锂和氢氧化锂经过水热反应与煅烧制备而成。镍钴铝酸锂(NCA)主要是通过相应金属的盐类混合制成前驱体再进一步与氢氧化锂、硝酸锂或碳酸锂反应制成。考虑到实际电压和比容量往往小于理论值,同时制备过程中存在损耗,我们假设由此带来成品率为80%,以此计算得到实际的碳酸锂需求。理论上每一KWh容量的电池所需的碳酸锂0.45-0.68kg不等,其中镍钴铝酸锂(NCA)、镍钴锰酸锂(NCM)、钴酸锂(LCO)分子量比较接近,耗用碳酸锂均在0.65kg左右。
(四)酸锂占电池成本较小,碳酸锂涨价不会对下游需求造成明显影响
碳酸锂占电池成本较小,碳酸锂涨价不会对下游需求造成明显影响。锂电池成本构成中正极材料约占其中的30-40%,而碳酸锂成本约占正极材料的15%。即碳酸锂成本占整个电池成本不到6%。比重相对较小。近两年来,碳酸锂价格稳步上行,下游需求并未因此受到影响。
(五)电动车上量带动锂电池需求快速大幅增长
近三年电动车用锂电池需求增速最快。锂离子电池需求主要分布于移动电子产品,电动车和储能这三个领域。2012年增长最快的是电动车的锂电池需求,达到3,538MWh,高达2011年1,345MWh的2.6倍。储能方面也有59%的增幅。占比最大的属移动电子产品用锂电池,因为高容量的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及超极本的方电池和软包电池的大量需求等因素,2012年需求同比增长了23%。2012年锂电池总体容量的需求是33,516MWh,同比增长了30%。
电动汽车对锂离子电池行业带动明显。最高容量的18650型号电池相当于一块三星手机电池,2块iphone5电池。按照平均每辆ModelS需约8000个电池,Tesla公司2013年更新后的销量计划2.1万辆计算,所需锂电池将达到3.36亿只iphone手机用电池,2012年全球手机销量约为17.46亿部,仅特斯拉一家公司电动汽车所需电池就相当于19.24%的手机所需电池市场份额。当特斯拉年产量达到50万辆时,对碳酸锂的需求量约3.3万吨,占到2012年锂市场需求总量的22%。一旦特斯拉热卖带动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电动汽车对锂电池的需求将呈井喷式增长。
(六)碳酸锂行业相关上市公司
锂电池需求爆发将拉动碳酸锂价格走强,利好行业相关企业。近两年在下游锂电池需求旺盛的提振下,海外巨头提价频繁,持续维持涨势。新能源汽车上量和移动互联网对储能材料需求的爆发将大幅提升碳酸锂的需求量。预计2017年前,全球碳酸锂需求会出现供需缺口,利好锂矿资源以及碳酸锂加工相关股:天齐锂业、赣锋锂业、江特电机、路翔股份、雅化集团、中信国安、西藏矿业、西藏城投、盐湖股份。
主逻辑方面,我们认为当前整个锂电行业还处在特斯拉引领下的“类苹果”供应链逻辑,进入国际供应链的公司将享受资本市场的高溢价,在此背景下,特斯拉下一步在产业链的任何调整都将改变短期内产业链的受益顺序。结合主逻辑,我们梳理了三条投资主线,指明未来锂电行业的投资时序。
锂电技术升级将拉低Tesla的BMS壁垒,倒逼其进行产业链布局调整。从锂电池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2-3年锂电池容量具备30%-50%的提升空间,技术升级会带来两个结果:一是下游可能会出现除了Tesla以外能够盈利的电动汽车公司,这个趋势一旦形成将出现下游电动汽车繁荣倒逼上游锂电材料走牛的态势;二是容量提升将降低Tesla的BMS壁垒,倒逼其进行产业链布局,自建或者合资建设先进的锂电池生产厂是加宽其护城河的举措之一。
第一条投资主线:从国际供应链深度寻找投资标的。纵观锂电池产业链的国际采购体系,国内电解液厂商在国际供应链体系中最具深度,其次是正负极材料,再次是锂电隔膜。因此一旦国际电动汽车市场大爆发,短期内供应量弹性最大的是电解液环节,国内电解液三强—新宙邦、江苏国泰、杉杉股份是受益标的。
第二条投资主线:材料升级将冲击国际供应链格局,投资符合行业趋势的技术流公司将获得高收益。我们认为特斯拉目前电池标准体系尚未最终定型,但从趋势来看三元材料和硅碳合金材料是正负极的升级路线,在以上两种技术具备领先优势的企业将有望在下一波产业化升级浪潮中受益,建议关注众和股份(三元材料技术领先)、当升科技(海门项目将提升公司新产品占比)和杉杉股份(硅碳材料领先)。
第三条投资主线:Tesla对产业链的布局调整将改变短期内产业链的受益顺序。结合锂电行业处于“类苹果”供应链逻辑中,Tesla公司的产业链布局将改变短期内产业链的受益顺序,我们分析三种布局顺序寻找受益标的。
风险提示:特斯拉在国内布局受阻导致市场示范效应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