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蓄电池的好坏怎么判断应该怎么判断?锂电池保护板原理详细分析
万用表一般只能量一下电瓶的电压,不容易检测出电瓶的好坏来(当然如果电压很低甚至为零,肯定是电瓶坏了)。最好是带一个功率较大、电流较大的负载,然后将万用表串联在其中看电流大小,若电流较大且持续时间长,则电瓶是好的;否则就是电瓶老化了,甚至是坏了。
选择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挡,符号就是V(上面有一横杠,有曲线的是交流)通常9V的电池你在测量时小于8.9时就用不了。这和负载的内阻有关系。
从外观判断
观察外观有无变形、凸出、漏液、破裂炸开、烧焦、螺丝连接处有无氧化物渗出等。
带载测量
若外观无异常,UPS工作于电池模式下,带一定量的负载,若放电时间明显短于正常放电时间,充电8小时以后,乃不能恢复正常的备用时间,判定电池老化。
用万用表测量
电池放电模式下测量:测量电池组中各个电池端电压,若其中一个或多个电池端电压显明高于或低于标称电压(标称电压12V/节),判断电池老化。
市电模式下测量:电池组中各个电池端的充电电压,若其中一个或多个电池的充电电压显明高于或低于其他电压,判定电池老化。
测电池组的总电压:电池组总电压明显低于标称值(以C1K电池组标称值是36V为例),充电8小时后乃不能恢复到正常值,即使恢复到正常值,放电时间达不到正常放电时间,判定电池老化。
电池开机测量:UPS不开机,也不要接市电,先用万用表测量电池组总电压,此时电压可能在36V-40V之间,属于正常值,表笔不要离开,一直盯住万用表的指示,然后接开机键,若此时电池总电压马上降至30V以下乃至十几伏,UPS马上自动关机,关机后电压立即恢复到原有值。判定电池老化。
一般判断电瓶好坏直接用万用表去量电压并看不出来什么,因为新电瓶与旧电瓶的充满电压差别并不会很大,因为在达到充电器的触发电压的时候两种电瓶都会停止充电,而这个触发电压也是相同的,所以单独量电压看不出来什么,除非量的是一个完全坏掉的电瓶,电瓶两端一点电压没有。
但是用万用表可以间接测量出来电瓶的内阻,记得是间接测,用上图中的万用表是不能够直接测出电瓶的内阻(若想直接测出需要专门仪器),切记千万不要用万用表的电阻档直接连在电瓶两端,这样做很可能会毁掉万用表。
需要测量的第一个参数就是电瓶的空载电压,所谓空载电压就是电瓶两端什么都不连时电瓶两端的电压,测量方法很简单直接用万用表的电压档就能测出来,假设是U1,然后再找一个负载,这个负载理论上来说功率越大效果越好,可以找一个灯泡或者风扇等,但是这里的负载的额定电压要和电瓶两端的电压相同。
下一步把负载接到电源上,用万用表的电流档去测此时的电流大小I,记下这个参数,把万用表给拆下来负载继续连着电瓶,用万用表的电压档去测此时电瓶两端的电压,假设测量出来的电压是U2,那么知道这三个参数就可以算出电瓶的内阻R,计算公式就是R=(R1-R2)/I,注意单位换算,这里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一般12AH的蓄电池内阻在14.4mΩ,20AH的电瓶在10.6mΩ左右,通常情况下电瓶的容量越大内阻会越小。
蓄电池的内阻增大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电瓶放电的时候发热量会增加,这一点根据欧姆定律也可以判断出来,电瓶发热量增加会使电瓶的温度升高,进而会加快电瓶内的电解液的蒸发速度,一般是指水份的蒸发,导致溶液浓度增加,进一步加快电瓶的衰老速度,所以往电瓶中加入蒸馏水也是有科学道理的,它可以使溶液浓度再稀释回来。
一般判断电瓶好坏直接用万用表去量电压并看不出来什么,因为新电瓶与旧电瓶的充满电压差别并不会很大,因为在达到充电器的触发电压的时候两种电瓶都会停止充电,而这个触发电压也是相同的,所以单独量电压看不出来什么,除非量的是一个完全坏掉的电瓶,电瓶两端一点电压没有。
但是用万用表可以间接测量出来电瓶的内阻,记得是间接测,用上图中的万用表是不能够直接测出电瓶的内阻(若想直接测出需要专门仪器),切记千万不要用万用表的电阻档直接连在电瓶两端,这样做很可能会毁掉万用表。
需要测量的第一个参数就是电瓶的空载电压,所谓空载电压就是电瓶两端什么都不连时电瓶两端的电压,测量方法很简单直接用万用表的电压档就能测出来,假设是U1,然后再找一个负载,这个负载理论上来说功率越大效果越好,可以找一个灯泡或者风扇等,但是这里的负载的额定电压要和电瓶两端的电压相同。
下一步把负载接到电源上,用万用表的电流档去测此时的电流大小I,记下这个参数,把万用表给拆下来负载继续连着电瓶,用万用表的电压档去测此时电瓶两端的电压,假设测量出来的电压是U2,那么知道这三个参数就可以算出电瓶的内阻R,计算公式就是R=(R1-R2)/I,注意单位换算,这里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一般12AH的蓄电池内阻在14.4mΩ,20AH的电瓶在10.6mΩ左右,通常情况下电瓶的容量越大内阻会越小。
蓄电池的内阻增大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电瓶放电的时候发热量会增加,这一点根据欧姆定律也可以判断出来,电瓶发热量增加会使电瓶的温度升高,进而会加快电瓶内的电解液的蒸发速度,一般是指水份的蒸发,导致溶液浓度增加,进一步加快电瓶的衰老速度,所以往电瓶中加入蒸馏水也是有科学道理的,它可以使溶液浓度再稀释回来。
锂电池保护板原理详细分析
在保护板正常的情况下,Vdd为高电平,Vss,VM为低电平,DO、CO为高电平,当Vdd,Vss,VM任何一项参数变换时,DO或CO端的电平将发生变化。
1、过充电检出电压:在通常状态下,Vdd逐渐提升至CO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VDD-VSS间电压。
2、过充电解除电压:在充电状态下,Vdd逐渐降低至CO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VDD-VSS间电压。
3、过放电检出电压:通常状态下,Vdd逐渐降低至DO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VDD-VSS间电压。
4、过放电解除电压:在过放电状态下,Vdd逐渐上升到DO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VDD-VSS间电压。
5、过电流1检出电压:在通常状态下,VM逐渐升至DO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VM-VSS间电压。
6、过电流2检出电压:在通常状态下,VM从OV起以1ms以上4ms以下的速度升到DO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VM-VSS间电压。
7、负载短路检出电压:在通常状态下,VM以OV起以1μS以上50μS以下的速度升至DO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VM-VSS间电压。
8、充电器检出电压:在过放电状态下,VM以OV逐渐下降至DO由低电平变为变为高电平时VM-VSS间电压。
9、通常工作时消耗电流:在通常状态下,流以VDD端子的电流(IDD)即为通常工作时消耗电流。
10、过放电消耗电流:在放电状态下,流经VDD端子的电流(IDD)即为过流放电消耗电流。
1、锂电池的充电:
根据锂电池的结构特性,最高充电终止电压应为4.2V,不能过充,否则会因正极的锂离子拿走太多,而使电池报废。其充放电要求较高,可采用专用的恒流、恒压充电器进行充电。通常恒流充电至4.2V/节后转入恒压充电,当恒压充电电流降至100mA以内时,应停止充电。
充电电流(mA)=0.1~1.5倍
电池容量(如1350mAh的电池,其充电电流可控制在135~2025mA之间)。常规充电电流可选择在0.5倍电池容量左右,充电时间约为2~3小时。
2、锂电池的放电
因锂电池的内部结构所致,放电时锂离子不能全部移向正极,必须保留一部分锂离子在负极,以保证在下次充电时锂离子能够畅通地嵌入通道。否则,电池寿命就相应缩短。为了保证石墨层中放电后留有部分锂离子,就要严格限制放电终止最低电压,也就是说锂电池不能过放电。放电终止电压通常为3.0V/节,最低不能低于2.5V/节。电池放电时间长短与电池容量、放电电流大小有关。电池放电时间(小时)=电池容量/放电电流。锂电池放电电流(mA)不应超过电池容量的3倍。(如1000mAH电池,则放电电流应严格控制在3A以内)否则会使电池损坏。
3、锂电池的保护电路
由两个场效应管和专用保护集成块S--8232组成,过充电控制管FET2和过放电控制管FET1串联于电路,由保护IC监视电池电压并进行控制,当电池电压上升至4.2V时,过充电保护管FET1截止,停止充电。为防止误动作,一般在外电路加有延时电容。当电池处于放电状态下,电池电压降至2.55V时,过放电控制管FET1截止,停止向负载供电。过电流保护是在当负载上有较大电流流过时,控制FET1使其截止,停止向负载放电,目的是为了保护电池和场效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