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锂电池科学安全的处理方法有哪些呢?
“当前,对废弃锂电池的各种处理方式都存在各自的问题,而拆解电池并提炼贵重金属的方式,仍然是最能兼顾环保及经济效益的做法。”
在锂电池中,含有钴、镍等元素的材料价值含量较高。尤其是镍材料,自印尼在今年1月12日出台镍原矿出口禁令以后,国际市场上镍价的涨幅已经超过60%。另外,当前拆解钴、镍废料的技术较为成熟。因此,拆解钴、镍废料也成为处理废旧锂电池的主要方式。
拆解钴、镍废料的方法包括“干法”、“湿法”以及“干、湿结合”等方法。张永祥介绍道,“干法”主要采取燃烧的方式,耗能较大,国家并不提倡;而“湿法”冶金过程则会造成水质的污染,带来新的环保问题。因此,企业主要采取“干、湿结合”的方式对电池进行拆解。
但由于存在各种限制,无论是拆解碳酸锂还是直接回收正负极等材料的做法,目前都难以得到真正商业化的推广。
由于锂资源在未来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短缺,从废旧锂电池中回收锂盐,也成为了一些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有权威机构预测,到2050年,全球的金属锂需求量将达到4000万吨,而目前全球金属锂资源最多为3000万吨,已探明可开采的锂矿资源换算成金属锂也仅为1500万吨,供需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
而在这一轮锂危机当中,中国面临的形势显得格外严峻。据统计,中国的锂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更为严重的是,当前全球70%的锂资源都是以盐湖卤水的形式存在,而中国的锂提炼技术仍然局限于矿石提锂,卤水提锂的关键技术至今仍未攻克。如果卤水提锂技术迟迟不能突破的话,中国锂电行业无疑处于更加被动的局面。
虽然回收碳酸锂在一定程度上可应对未来锂资源的短缺,但从废旧锂电池中回收碳酸锂需高昂的成本,令电池回收企业望而却步。据国外媒体报道,从锂电池中回收碳酸锂的成本,是目前碳酸锂最低生产成本的5倍。而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由于太不划算,几乎所有电池回收都放弃了在废旧锂电池中回收碳酸锂的想法。”张永祥说道,“而且回收碳酸锂可能对员工的身体造成伤害,这方面的项目,可能连政府的安全审查都过不了。”
而直接从废旧锂电池中回收更高价值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中间品的方法,则面临废旧锂电池一致性难以满足的问题。据了解,从废旧锂电池中回收的中间品对于一致性的要求很高,回收的材料必须出自同一种锂电池,至少锂电池所用正负极材料、电解液一致,才能重新运用到新电池上。
现实的情形是,当前中国的锂电行业缺乏标准,锂电池种类繁多,锂电池的成分往往各不相同,甚至同一种三元材料,自身成分比例都有很大的差异,回收中间品的做法在商业化应用上仍然存在很大难度。
要看锂电池的安全性测试认证
科学安全的处理方法:用铁盒收起来,再用袋子包住按现在提倡的应该是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特别是电池,电池里的重金属上,如铅、汞、镉等都是有毒物质。如果这些有毒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长期积蓄难以排除,会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所以更应该谨慎处理。
但是我们国家的国情不允许,我国的废旧电池回收体系难以建立。据了解,建造一个用废旧电池提取汞、锌的工厂需要投资1000多万元,每年要回收4000多吨废旧电池工厂才能运转起来。而实际上要回收这么多的废旧电池很困难。“由于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的运营成本较高,我国很难建立并维持运营。而我们老百姓对于垃圾回收的意识也不高,并不都会像楼主这样积极的寻找专用的电池处理箱(当然也没有。。。)
所以建议楼主还是扔到小区的可回收垃圾桶吧,不管它是不是真的被环保部门认真回收并处理了,楼主自己还是尽力了。而且你老是这么放着会越积累越多,那么问题会更严重的。
这种问题我也纠结过,虽然垃圾桶上写着回收/不可回收,不过收垃圾的垃圾车还是把他们倒入了一个车里,所以你扔到哪里都是一样的。
\因此,在保证原料充足的情况下,回收厂商如果选择合适的工艺,是有利可图的。对于废旧电池回收目前有2个思路:传统的回收思路是:分离各种金属元素,制成金属盐出售,例如碳酸锂,草酸锂。这种思路由于简单方便,适合小规模的回收工厂来采用,目前比较热门的思路是所谓的闭路循环模式(closed-loopprocesses),就是一块电池废旧之后,厂家进行会回收,再重新制造出新的电池,重新投向市场。这一思路虽然听起来是很诱人的,但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一家大的电池厂商进行使用的。
一枚纽扣电池就能污染600吨的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了。一节5号电池会使1立方米的土地失去种植价值。干电池、纽扣电池、充电电池里含有汞、铅、镉、酸碱等物质,如果随手将废电池丢弃在自然界里,当外层金属腐蚀后,这些物质会慢慢泄露出来,沁入土壤、随雨水渗入地下水、流入江河湖海形成污染。一枚纽扣电池就能污染600吨的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了。一节5号电池会使1立方米的土地失去种植价值。干电池、纽扣电池、充电电池里含有汞、铅、镉、酸碱等物质,如果随手将废电池丢弃在自然界里,当外层金属腐蚀后,这些物质会慢慢泄露出来,沁入土壤、随雨水渗入地下水、流入江河湖海形成污染。
一、UL认证
如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对涉及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项目的产品,要求在进入市场之前必须取得安全认证。UL标志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安全认证标志之一。
测试标准如下:
1、壳体
锂电池壳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足以抵抗所滥加的压力,而不致引起着火。用户可替换的锂电池应有足够的强度而不致于伤到人。
2、电解质
用户可更换的电池不应含有压力蒸气或喷出伤害眼睛的有毒蒸气和液体,或电池壳体在正常实验室条件下(温度23℃),受冲击时漏出的液体应小于5ml。
3、使用
锂电池应当在使用时采取措施避免不正常的充电电流,测试的电池有一个可接受的充电电流Ic,在不正常条件下,应当在终端产品中采用保护措施。
4、漏液
漏液或泄漏质量损失标准,电芯或电池的质量最大损失不超过1g0.5%,1~5g0.2%>5g0.1%。
一节废电池就是一颗"炸弹",有人这样形容废电池的"杀伤力"。说
是"炸弹",当然是隐形的,它的杀伤力既看不见,也不发声,其产生的后果却是严重的。严重到损害人体健康,以至于危及生命。据科学家测定:一颗纽扣电池产生的有害物质,可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吞噬一平方米土地,并可造成永久性公害。我国是电池生产消费大国,电池的年产量高达140亿节,消费约100亿节,约占世界总量的1/3。以全国13亿人口计算,假设每年每人用6节电池,那么这些电池可以污染46800亿立方米的水,相当于中国全年径流总量的1.73倍;也可使7800平方千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这相当于1.23个上海或15个浦东新区的面积。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320亿节废旧电池被丢弃,其危害之大不能不令人触目惊心!
若电池和垃圾一起填埋腐烂后,渗出的重金属物质会渗透到土壤中,污染地下水,进入人体,产生危害。进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