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电池知识

循环老化对电池安全性能有什么影响你知道吗?

来源:宝鄂实业    2019-10-05 21:22    点击量:
 
对常温/高温老化的电池,结果表明,自加热的起始温度有所提高,自加热速率有所降低[20,54,59,64-65],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自加热起始温度的升高和自加热速率的降低变得更明显,表明储存老化后,自加热的起始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20.54,59,64-66]。电池热滥用性能提高。老化后存储电池的热稳定性的提高主要是由于SEI膜在负表面上的逐渐稳定。在储存条件下,负极的sei膜不会破裂和再生。不稳定组分在长期贮存中会逐渐成为稳定组分,sei膜的稳定性可以得到提高,可以更好地保护石墨负极,提高[56]的热稳定性。然而,Roder等人[67]指出,蓄电池在老化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气体,导致蓄电池膨胀,影响蓄电池的安全性。在过充和短路的滥用下,类似于循环老化。随着内阻的增加,电池的焦耳热产生量增加,导致电池老化后电池的耐电性劣化。
电池老化衰减机理与安全性能演变的关系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电池老化衰减机理的分析,总结出老化衰减机理与电池安全性能变化的关系,
对于正极,阴极材料的可能老化机制包括晶体结构、表面钝化膜和过渡金属溶解的混合。其中,阴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在循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混合和不稳定,这将导致阴极材料的热稳定性下降[68]。在较低的温度下,氧气会开始分解,影响电池的热失控温度ttr,导致电池热稳定性下降。在正极表面形成的钝化膜会增加电池内阻,导致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焦耳热增加,过充电电阻降低。过渡金属离子在阴极中的溶解不仅会导致阴极活性物质的损失,而且会导致溶解的过渡金属离子通过阴极表面的膜片沉淀,这将加速负SEI膜的形成和稳定性[35-36],并帮助。以提高电池的热稳定性。阴极的老化会导致活性物质的损失。在过充电过程中,在充电较少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产生氧气和氧气,从而导致电池的过充电电阻下降。
负极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表面锂的析出。沉淀的锂金属非常活跃,在非常低的温度(<50摄氏度)下与电解液发生反应。导致自热起始温度明显降低,自热速率迅速提高,严重危及电池安全[53,61-63]。在负极表面形成sei膜有助于保护石墨负极,提高电池的热稳定性。此外,负极活性材料的损失会使电池在过充电过程中较早地开始分析锂,这将削弱电池的过充电电阻。
此外,电解液在老化过程中会被氧化分解,产生气体,这可能会增加电池的内部压力,甚至体积膨胀。在安全试验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喷射阀,降低电池的安全性能[ 29 ]。由于电解液消耗、电极表面钝化膜的增厚、粘结剂/导电剂的失效等[32-33,40],电池的内阻在老化过程中不断增加,从而导致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焦耳热的增加和过充电电阻的降低。在老化过程中,铜集流体的溶解和析出和隔膜的老化会增加短路的概率,降低电池的安全性。对于卷芯结构的电池,轧制铁芯会产生应力,进而产生应力。
已有的研究表明锂离子电池的生命周期安全演化规律与老化衰减路径密切相关。在常温/高温循环老化条件下,由于内阻的增加,电池在充放电状态下焦耳热增大,功率滥用电阻减小。电池的热稳定性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其变化规律与电池的材料体系和技术水平有关。在常温/高温贮存老化条件下,电池的抗功率滥用能力也会降低,但负极的sei膜已经被贮存。在电池的稳定性提高的过程中,电池的热稳定性将得到改善;低温循环老化下电池的热稳定性将急剧下降。主要原因是锂是从负极析出的,锂金属具有很强的活性。它能在较低温度下与电解液发生反应,导致电池自加热温度降低,自加热速率急剧上升,严重危害电池的安全。
在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电池老化与衰减机理与安全性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老化电池的过充电电阻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主要是由于内阻的增加和正负活性物质的减少。在热稳定性方面,负极锂的析出将导致电池热稳定性急剧下降。为了充分保证电池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安全性,需要重点研究、开发充电管理方法和防止锂演化的实时检测方法。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