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报废后如不进行必要的处理,会造成什么样的局面呢
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回收利用对于环境保护、电池全生命周期经济效益、资源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越来越多企业已经开始研究和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
在退役阶段,动力电池报废后如不进行必要的处理,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一是从新能源汽车上淘汰的动力电池,仍基本保持70%~80%的初始能量。另一方面,锂离子电池材料中,包含一些有价值的材料。以三元电池材料为例,其中镍含量12%、钴5%、锰7%、锂1.2%。如果不合理回收,有价值金属将会被浪费。而且绝大多数动力电池为锂电子电池,虽然不含汞、镉、铅等毒害性较大的重金属元素,但废旧锂离子电池如果处理不当,仍会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因此,动力电池回收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日本在保障资源供给方面一向显得非常积极。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企业危机意识较强、热衷于报团取暖的重要原因。早在1994年10月,日本电池生产商采用电池回收计划,建立起“蓄电池生产—销售—回收—再生处理”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从2000年起,日本政府就规定生产商对镍氢和锂电池的回收负责,电池回收后运回电池生产企业处理,政府给予生产企业相应的补助。实际上,日本汽车厂商在电动汽车推广之前就开始考虑动力电池的回收问题。丰田、日产在新能源汽车产品上市的同时就启动电池梯级利用与回收项目。
今年2月,我国七部委联合印发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明确指出,“汽车生产企业应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负责回收新能源汽车使用及报废后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车企作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责任主体。虽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日本在动力电池回收的超前布局和未雨绸缪值得我们学习。我国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是不争的事实,好在政府和企业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开始积极布局,实现电池与环保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