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块化“理念”,是动力电池进步趋势
2018年,大众转向电动化的动作极为引人关注。
大众的MEB电动平台模块化,应该更倾向于一种理念,是一种设计方向和思路,包括可见的实体结构,不可见的策略方式即平台化。最终的目的,是要符合成本的要求。例如,“大众的新平台没有使用新型材料来减轻重量。工程师们考虑过碳纤维,但认为它达不到该公司为这些汽车制定的高产量、低成本的目标。即使是铝的使用也很有限,MEB的底盘大部分是用高强度钢制造的”。
大众负责电动汽车的董事会成员托马斯·乌布里希(ThomasUlbrich)表示:“我们将为数百万人而不仅仅是百万富翁制造电动汽车。”
大众的中国市场计划,非常激进和高调,将在中国投放30款以上纯电动产品,在2020年在中国市场交会40万辆,这些底气,就是来自技术领先成熟的模块化电动平台MEB。
MEB平台的电池,只是实现了“多容量”版本:“全新的大众MEB电池组将使用嵌入汽车底部的矩形电池组。大众汽车将为这些电池组提供两种不同的容量,低端约48至62千瓦时,高端约80至82千瓦时。根据欧洲WLTP的效率评级,这款车的行驶里程应该在330至550公里(205至342英里)之间。”(来自网络信息)
目前,关于MEB平台的电池系统,可获得的信息还很有限,其模块化的特点,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分析。但是,如果把模块化理念推而广之,以同容量电池多版本配置补充其“多容量”版本策略,也并非没有可能。
小结
最后,我不得不承认,以上所有的分析,只是一厢情愿式的,我们还需要静观消费者的反映和感受。但是,在“去补贴”大形势下,对成本较高的电池,多一些探索应用,多一些和消费者的亲和,肯定是正确的。
从技术角度,也迫使电池向低成本创新和进步。低成本不代表低质,低质的电池肯定是死路一条。只有从技术角度创新,不断熔入模块化、标准化理念,才是一条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