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笔记本电脑采用了方型锂电池?
圆柱形电池供需状况
轻薄笔记本电脑则是近来消费性电子市场的关注焦点,随着薄型零组件的平价化,2014年薄型电池的渗透率已从2013年的8%提高至22%,带动方型电池与高分子电池的需求持续走高。
另一方面,受到小米手机与LGC连手的备用电源促销策略影响,高容量圆柱型电池芯价需求持续走升,带动另一波由电池芯大厂创造出的低价备用电源需求,包括中国与韩系电池芯厂都有来自中国市场的稳定需求,预计下半年备用电源大战将延伸至全球市场。
第三季锂电池价格走势
圆柱型电池: 受到产线转移、供给减少的影响,电池芯价格开始止跌,甚至有局部吃紧现象,但考虑到品牌厂对于第二季的采用量季成长并不特别明显,报价仍以持平居多。
低容量电池芯连续两季维持US$0.65/Ah,价格上涨指日可待;而高容量电池芯则略微下滑,但价格跌幅收敛在2%以内。
高分子电池: 由于第二季新机种出货量不高,高分子电池价格依然下滑。尽管中国生产电池芯供给量增加,但因质量因素大多停留在山寨与白牌的智能手机与平板,对于一线品牌的高分子电池价格影响不大,第二季价格跌幅约在1.5-2%。
方形电池: 韩系电池厂为了加速方型电池对于圆柱型的取代,持续压迫价格行情。尽管目前方形电池在品牌采用的机种比例仍低,但在价格上却对于圆柱形电池有极大的威胁,预料此趋势将延续到下半年。
最近几年,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是炙手可热的新兴产业。自从2005年电动汽车产业在国内开始兴起,到2009年元月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启动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标志着新能源和电动汽车产业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和主要目标,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2020年产能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销量500万辆以上。
但是,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今年2月发布的全国电动汽车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累计生产和销售的电动汽车(包括混合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分别为1.75万辆和1.76万辆,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
即便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电动汽车的销量也好不到哪里去,2013年仅仅销售了9.6万辆电动汽车,奥巴马政府制定的2015年年产百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已经注定无法实现。残酷的现实再次证明,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和商业推广进度与大家的预期相距甚远。
如果仅仅从产销量的数据来研判,其实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进程。那么一个很现实也很迫切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电动汽车才能开始真正的商业化进程,或者说全球电动汽车的产业化临界点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就这个问题,笔者将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能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些与众不同的视角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