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产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中小企业将如何改进电池技术维持生存?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24 20:28
点击量:次
当前受补贴政策及高续航里程要求,三元材料电池因其能量密度大的优势成为乘用车的主流选择。并迅速超过磷酸铁锂电池,牢牢占据主流地位。同时,圆柱/方形的配套量也在发生微妙变化。
数据显示,在装机量TOP10企业中,宁德时代在方形电池为主的基础上开始供应少量软包电池。而比亚迪目前供应的均为方形电池。同时,国轩高科、亿纬锂能产品中的方形电池也占到75%以上,孚能科技、万向的软包电池几乎占据100%,力神的圆柱电池占到76%,并开始向江淮等品牌供应21700圆柱电池。
按照行业预计,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突破160万辆,此前国内政策扶植下的窗口期,为中国动力电池快速发展预留了成长空间,装机量TOP10的企业中,宁德时代完成IPO,在国内与上汽、东风、广汽、吉利设立了合资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也实现了与宝马、戴姆勒等国际车企的配套,甚至在欧洲组建了工厂。
比亚迪则正在进行开放变革,去年和长安汽车共同设立动力电池合资公司,此外,其零部件开放合作也已经伸入到北汽、长城、东风等车企集团。
两家头部企业之后,包括孚能科技、力神、亿纬锂能、比克等多家动力电池企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些企业陆续在资本、产能、技术储备、客户开拓等维度取得了长足进步。
暂时优势无法一劳永逸电池产业竞合将呈现白热化
近日,IHS发布的2018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调研报告中显示,全球产销量占据前十名的企业被中日韩三国包揽,除来自日本的松下电机、来自韩国的三星SDI、LG化学、SKI以外,其余六家均为来自中国的企业。
如此良好的势头下,我们依旧要清醒的认识到,2020年补贴退出后,具备传统优势的日韩电池企业一定会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甚至分走大部分羮。
日韩企业重新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正在加快,松下将启动中国产能扩张计划,SKI宣布将投入864亿韩元重启在华新建合资企业计划。
LG化学在南京的动力电池项目降于2019年10月开始量产,三星重启三星环新西安动力电池新建二期工厂项目,还宣布对天津工厂新增投资24亿美元。
毫无疑问,趋势裹挟下动力电池产业的竞争将愈加惨烈。虽然本土动力电池的头部企业已经具备与日韩巨头企业竞争的实力。但面对未来的中日韩电池大战,受伤的很可能是国内中小规模的电池企业。
数据显示,在装机量TOP10企业中,宁德时代在方形电池为主的基础上开始供应少量软包电池。而比亚迪目前供应的均为方形电池。同时,国轩高科、亿纬锂能产品中的方形电池也占到75%以上,孚能科技、万向的软包电池几乎占据100%,力神的圆柱电池占到76%,并开始向江淮等品牌供应21700圆柱电池。
按照行业预计,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突破160万辆,此前国内政策扶植下的窗口期,为中国动力电池快速发展预留了成长空间,装机量TOP10的企业中,宁德时代完成IPO,在国内与上汽、东风、广汽、吉利设立了合资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也实现了与宝马、戴姆勒等国际车企的配套,甚至在欧洲组建了工厂。
比亚迪则正在进行开放变革,去年和长安汽车共同设立动力电池合资公司,此外,其零部件开放合作也已经伸入到北汽、长城、东风等车企集团。
两家头部企业之后,包括孚能科技、力神、亿纬锂能、比克等多家动力电池企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些企业陆续在资本、产能、技术储备、客户开拓等维度取得了长足进步。
暂时优势无法一劳永逸电池产业竞合将呈现白热化
近日,IHS发布的2018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调研报告中显示,全球产销量占据前十名的企业被中日韩三国包揽,除来自日本的松下电机、来自韩国的三星SDI、LG化学、SKI以外,其余六家均为来自中国的企业。
如此良好的势头下,我们依旧要清醒的认识到,2020年补贴退出后,具备传统优势的日韩电池企业一定会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甚至分走大部分羮。
日韩企业重新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正在加快,松下将启动中国产能扩张计划,SKI宣布将投入864亿韩元重启在华新建合资企业计划。
LG化学在南京的动力电池项目降于2019年10月开始量产,三星重启三星环新西安动力电池新建二期工厂项目,还宣布对天津工厂新增投资24亿美元。
毫无疑问,趋势裹挟下动力电池产业的竞争将愈加惨烈。虽然本土动力电池的头部企业已经具备与日韩巨头企业竞争的实力。但面对未来的中日韩电池大战,受伤的很可能是国内中小规模的电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