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日趋完善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7-02 15:01
点击量:次
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国内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正日趋完善。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整个动力电池行业暂无特殊资质要求,大量资本涌入,应防止小作坊式的回收处理企业破坏整个产业生态,让动力电池回收步了铅酸电池的后尘。
近年来,在双积分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去年产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总体保有量也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预计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车的产销量将突破200万辆大关。问题也随之而来,动力电池使用年限5~8年,有效寿命则在4~6年,这意味着首批动力电池已处于淘汰的临界点。
“国家对动力锂电池的再生循环利用高度重视,但时至今日动力锂电池的再生循环利用仍属于新兴的领域,处于初期的起步阶段,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回收体系尚不健全、再生技术尚未成熟、激励措施不够有力等方面。”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提到。
政策密集出台回收体系日趋完善
针对如此大规模的动力电池报废潮,国家密集出台动力电池回收政策,以完善回收体系建设。早在2016年12月,工信部便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主体责任,即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
2018年3月2日,工信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及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构建回收利用体系,以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建立稳定多样的商业运营模式,推动形成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规模化市场。
相较于国家政策的宏观性,地方政策则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如在去年底京津冀地区出台的动力电池回收办法中明确提到,在该地区有新能源汽车产品销售的汽车生产企业应在京津冀地区至少构建3家所属车辆动力蓄电池的回收服务网点,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回收服务网点相关信息。
中国铁塔副总经理高步文曾表示,中国铁塔动力电池梯级利用试点运行状况良好,截至目前中国铁塔累计使用梯次电池共计800MWh,供5万基站使用。“中国铁塔全国基站电池总量超过40GWh,因此2020年前退役电池完全可消化掉。如果加上储能,中国铁塔可消化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退役电池”。
有中国铁塔带路,自然少不了“追随者”。去年11月20日,首批跻身《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的光华科技,与广西华奥汽车及南京金龙客车签订合作意向书,后者将符合回收标准的废旧电芯、模组、极片、退役动力电池交由光华科技处置,共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网络。
相关部门将鼓励车企、4S店等通过“换一收一”的方式,回收电池质保期内的汽车维修电池,以补贴、以旧换新等方式从消费者手中回收“质保期外、新能源汽车报废前”的废旧动力电池;与此同时,三地还将鼓励相关企业联合开展回收网点共建共享,探索废旧动力电池市场化定价机制。
除了直接回收车企的退役电池,光华科技还在探索与车企的新型合作方式。此前,光华科技已与北京北汽鹏龙汽车签订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在珠三角、长三角及河北省黄骅市共同开展回收退役动力电池。光华科技董秘杨荣政透露,光华科技已建成年处理1万吨报废动力电池再生利用线,2019年产能将扩至4万吨。
总体看来,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国内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正日趋完善。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整个动力电池行业暂无特殊资质要求,在大量资本涌入的背景下,政府应该做好监管工作,出台完善的配套政策,防止小作坊式的回收处理企业破坏整个产业生态,让动力电池回收步了铅酸电池的后尘。
近年来,在双积分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去年产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总体保有量也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预计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车的产销量将突破200万辆大关。问题也随之而来,动力电池使用年限5~8年,有效寿命则在4~6年,这意味着首批动力电池已处于淘汰的临界点。
“国家对动力锂电池的再生循环利用高度重视,但时至今日动力锂电池的再生循环利用仍属于新兴的领域,处于初期的起步阶段,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回收体系尚不健全、再生技术尚未成熟、激励措施不够有力等方面。”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提到。
政策密集出台回收体系日趋完善
针对如此大规模的动力电池报废潮,国家密集出台动力电池回收政策,以完善回收体系建设。早在2016年12月,工信部便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主体责任,即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
2018年3月2日,工信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及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构建回收利用体系,以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建立稳定多样的商业运营模式,推动形成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规模化市场。
相较于国家政策的宏观性,地方政策则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如在去年底京津冀地区出台的动力电池回收办法中明确提到,在该地区有新能源汽车产品销售的汽车生产企业应在京津冀地区至少构建3家所属车辆动力蓄电池的回收服务网点,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回收服务网点相关信息。
中国铁塔副总经理高步文曾表示,中国铁塔动力电池梯级利用试点运行状况良好,截至目前中国铁塔累计使用梯次电池共计800MWh,供5万基站使用。“中国铁塔全国基站电池总量超过40GWh,因此2020年前退役电池完全可消化掉。如果加上储能,中国铁塔可消化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退役电池”。
有中国铁塔带路,自然少不了“追随者”。去年11月20日,首批跻身《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的光华科技,与广西华奥汽车及南京金龙客车签订合作意向书,后者将符合回收标准的废旧电芯、模组、极片、退役动力电池交由光华科技处置,共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网络。
相关部门将鼓励车企、4S店等通过“换一收一”的方式,回收电池质保期内的汽车维修电池,以补贴、以旧换新等方式从消费者手中回收“质保期外、新能源汽车报废前”的废旧动力电池;与此同时,三地还将鼓励相关企业联合开展回收网点共建共享,探索废旧动力电池市场化定价机制。
除了直接回收车企的退役电池,光华科技还在探索与车企的新型合作方式。此前,光华科技已与北京北汽鹏龙汽车签订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在珠三角、长三角及河北省黄骅市共同开展回收退役动力电池。光华科技董秘杨荣政透露,光华科技已建成年处理1万吨报废动力电池再生利用线,2019年产能将扩至4万吨。
总体看来,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国内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正日趋完善。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整个动力电池行业暂无特殊资质要求,在大量资本涌入的背景下,政府应该做好监管工作,出台完善的配套政策,防止小作坊式的回收处理企业破坏整个产业生态,让动力电池回收步了铅酸电池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