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相比有什么区别?
一、电压大小不同
在电池行业上,电压增大了,其对应的输出电压也会增大,从而使得动力型锂电池组能够满足一些大功率的设备上;而并联方式直接影响的结果就是使得整个电池组的电流增大,而容量是受输出端的电流影响的,所以并联的直接作用就是使得锂电池组的容量增大,以这种方式连接的电池组的容量往往会比较大,也就是所谓的容量型锂电池组。
新能源汽车用的锂电池都是动力锂电池,按特性分为功率型、能量型和功率能量兼顾型三种。功率型即你说说的动力锂电池主要特性就是支持大倍率的充放电,一般会高达10C以上,主要考量的参数是比功能(W/kg)。能量型的主要特性就是比能量(Wh/kg)较高。打个比方就是容量型是马拉松选手,要有耐力,就是容量要大,对大电流放电性能要求一般不高;功率型就是短跑选手,拼的是暴发力,但耐力也要有,不然容量太小就跑不远。
二、应用的产品不同
一些大型设备上需要的电压值较高,因为小功率的电池组带不起运转,所以就要选用动力型锂电池组。例如我们平时所用的电动自行车,它所要求的电压值往往都是48V,相对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情况,48V已经算是不小了。所以就必须使用动力型锂电池组来确保电动自行车的运转。而我们平时去一些大型超市或者商场,一些标志灯以及备用电源,因为这些设备的功耗并不是很大,所以一般都采用容量型锂电池组,这两者之间在产品的应用上是不同的。
三、内阻不同
动力型锂电池的内阻要比容量型锂电池的小,以18650为例,3倍率放电的好的厂家一般都带PDC,内阻40左右;5倍率放电的一般都不带PDC内阻20左右。
电解液量:电解液量不足对循环产生影响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注液量不足,二是虽然注液量充足但是老化时间不够或者正负极由于压实过高等原因造成的浸液不充分,三是随着循环电芯内部电解液被消耗完毕。注液量不足和保液量不足文武之前写过《电解液缺失对电芯性能的影响》因而不再赘述。对第三点,正负极特别是负极与电解液的匹配性的微观表现为致密且稳定的SEI的形成,而右眼可见的表现,既为循环过程中电解液的消耗速度。不完整的SEI膜一方面无法有效阻止负极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从而消耗电解液,一方面在SEI膜有缺陷的部位会随着循环的进行而重新生成SEI膜从而消耗可逆锂源和电解液。不论是对循环成百甚至上千次的电芯还是对于几十次既跳水的电芯,若循环前电解液充足而循环后电解液已经消耗完毕,则增加电解液保有量很可能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循环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