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动力电池行业报价越来越低?
据了解,今年动力电池企业不仅面临产业与上下游的压力明显增加,动力电池产业还面临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风险。在技术、产能、资本实力多重压力下,不少电池企业正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
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明显高于同级别的燃油汽车,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对消费者吸引力不足的核心因素。因此除上述“困境”之外,动力电池企业还新增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在短时间之内实现电池降价。
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的成本占据整车成本的30%-50%。因此,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提高电池性能成为全行业的使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之后,汽车企业不得不“倒逼”动力电池企业降价。
然而,自开年以来,电池原材料的价格只升不降,包括钴、镍、铜、碳酸锂等原材料不断上涨,动力电池企业是否还有降价的空间?同时,在双重压力之下,动力电池企业该如何实现降价的诉求?不过,此举也导致了行业内不少的“怪象”出现。
价格显乱象电池厂深受其害
补贴新政直接挂钩能量密度、补贴退坡等政策调整,直接导致了整车厂强势要求电池企业降价。整车厂与电池企业陷入议价的僵持战。据了解,目前双方预期价格相差幅度达到了10%-20%。在低价的诉求下,难免会出现以次充好,以低价扰乱市场的情况,不少车企在选择电池供应商的时候也会受到干扰。
面临供应商与客户的两头挤压,今年动力电池报价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磷酸铁锂电池价格报出了1.6元/wh,三元电池更低。对比去年2.2~2.5元/wh的价格,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下降幅度达到40%以上。
动力电池价格最大降幅已达40%
在今年的国家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方案中,国家对电池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纯电动客车领域,电池能量密度水平直接与补贴幅度挂钩。基于这样的情况,今年各大车企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至少在95wh/kg以上,有些大客车企业更是直接要求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15wh/kg以上。
而从知情者得知,目前部分不良企业不仅仅是对动力电池报价出现乱报,就连能量密度115wh/kg以上的电池也是“胡诌”。这些不理智的行为,已经影响到动力电池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严重扰乱了市场行情。
实际上,在电池价格问题上,车企提出了20%甚至更高的降价要求,而电池厂却因为原材料上涨,表示成本压缩只能控制在10%—15%,二者在价格诉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仅仅在电池价格问题上,不少车企和电池厂的谈判还在一种博弈和胶着的状态中,而目前市场上混乱的价格,也不同程度影响到了车企与电池厂的合作。
“从动力电池行业来讲,价格乱象丛生必定会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阻碍。”东莞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张新河认为,动力电池价格逐步下降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但是恶意的降价竞争,只会对整个产带来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