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充放电的背后是什么原理?为什么大功率充放电会造成损害?
电商卖车
特斯拉在美国卖车是不通过经销商的,网上可以直接买,这引发了经销商的不满。
问题是在互联网时代,为什么低成本的电商不走,要给中间环节的经销商那么多钱?单一产品透明,消费者没有选择障碍,电商成本低,消费者可以得到更多实惠。维修只要非黄金地脚的几个维修工。不需要临街铺面,不需要导购小姐,不需要车行经理。
这些钱节省出来给消费者省在车价上不好吗?这就是互联网思维。
三、中国厂商差在哪?
(一)技术上的差距
前面我们说了电动车的四个要素,底盘、电池、电机、电控。
在电池上,中国厂商没有走三元锂电池的路线,磷酸铁锂电池不需要复杂的电控,在续航上劣势,在寿命和过载上还有优势,只能说各有所长,不算是落后很多。
在电机上,中国厂商水平也不算差,成本还有优势。也不落后太多。
电控上,中国厂商有一些自己的特色,更谈不上落后。
真正的问题在底盘上,其实这不是电动车的问题,而是汽车工业的问题。
特斯拉在美国,有通用、福特两个巨头,人才招募也好,技术消化也好,都比较方便。这两家都有很深的技术积累。
而中国厂商到目前为止,除了奇瑞试验过正向研发底盘(还是意大利公司帮忙)大都是逆向一款外国车型,修改而来的。调试虽然也有莲花公司这种一流公司,毕竟底盘不是自己搞得。
比亚迪E6的底盘来自于本田奥德赛、比亚迪秦来自于丰田卡罗拉、红旗H7底盘来自于丰田皇冠、长城H6底盘来自于本田CRV,奔腾系列来自于马自达6……几乎所有的国产轿车SUV都有一个外国爹。
自己没有吃透,调试依赖于第三方,做燃油车也好,电动车也好,就难以作出行驶品质。这个是需要慢慢积累的。其实如果把中国企业的电动车技术放到高水平的平台上,表现未必差。